
技術文章
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> 技術文章 > DURE離心泵有哪些常見故障
DURE離心泵有哪些常見故障
日期:2025-07-09瀏覽:5次
DURE離心泵作為一種廣泛應用于工業、市政、農業等領域的流體輸送設備,其常見故障通常與機械結構、流體動力學特性及運行環境密切相關。以下是DURE離心泵的常見故障分類、原因分析及解決方法,并附預防措施以供參考:一、機械密封故障
1. 泄漏
- 現象:密封端面滴漏或噴液,泵體周圍有介質積聚。
- 原因:
- 密封面磨損:介質含顆粒、干摩擦或安裝偏斜導致密封面劃傷。
- 彈簧失效:彈簧疲勞斷裂或壓縮量不足,無法提供足夠補償力。
- O型圈老化:密封圈硬化、裂紋或安裝時被割傷。
- 軸向竄動:泵軸彎曲或軸承磨損導致軸向位移過大。
- 解決:
- 更換密封件:選用耐磨損、耐腐蝕的密封材料(如碳化硅、氟橡膠)。
- 調整安裝:確保密封端面垂直度≤0.04mm,軸向間隙符合設計要求。
- 過濾介質:在泵入口加裝過濾器,減少顆粒進入密封腔。
2. 發熱與冒煙
- 現象:密封腔溫度過高,甚至出現焦糊味或煙霧。
- 原因:
- 干摩擦:缺液運行或介質汽化導致密封面無潤滑。
- 冷卻不足:沖洗液流量不足或溫度過高,無法有效散熱。
- 安裝過緊:彈簧壓縮量過大,摩擦熱積累。
- 解決:
- 確保充液:啟動前灌泵排氣,避免空轉。
- 優化冷卻:增加沖洗液流量或改用低溫冷卻介質。
- 調整彈簧:按說明書要求重新設定彈簧壓縮量。
二、軸承故障
1. 溫度過高
- 現象:軸承箱溫度超過80℃,伴隨異常噪音或振動。
- 原因:
- 潤滑不良:潤滑脂變質、不足或選型錯誤(如高溫環境未用耐高溫脂)。
- 軸承損壞:滾珠或滾道點蝕、保持架斷裂。
- 對中偏差:電機與泵軸不同心,導致軸承額外受力。
- 解決:
- 更換潤滑脂:選用與工況匹配的潤滑脂(如NLGI 2號鋰基脂)。
- 重新對中:使用激光對中儀調整電機與泵軸同軸度≤0.05mm。
- 更換軸承:選用原廠或同等品質軸承,并檢查安裝間隙。
2. 異常噪音
- 現象:運行中發出周期性“咔嗒”聲或嗡嗡聲。
- 原因:
- 軸承磨損:滾珠表面剝落或保持架松動。
- 軸彎曲:泵軸彎曲導致軸承偏心運轉。
- 松動:軸承壓蓋螺栓或端蓋螺釘松動。
- 解決:
- 更換軸承:同時檢查軸彎曲度,必要時校直或更換軸。
- 緊固螺栓:按扭矩要求重新擰緊所有連接件。
三、葉輪故障
1. 磨損與腐蝕
- 現象:葉輪出口寬度減小、流道變窄,泵流量和揚程下降。
- 原因:
- 介質侵蝕:輸送含砂、腐蝕性液體時,葉輪表面被沖刷或化學腐蝕。
- 氣蝕:NPSH不足導致葉輪局部汽化,形成蜂窩狀坑洞。
- 解決:
- 材質升級:選用耐磨合金(如Cr30A)或非金屬材料(如陶瓷)葉輪。
- 優化工況:降低泵安裝高度、增加入口壓力或改用雙吸葉輪。
- 涂層保護:在葉輪表面噴涂耐磨涂層(如碳化鎢)。
2. 堵塞
- 現象:泵流量突然下降,電機電流波動。
- 原因:
- 大顆粒進入:介質中混入纖維、塑料片等雜物。
- 結垢:介質沉淀或化學反應在葉輪流道內形成硬垢。
- 解決:
- 加裝濾網:在泵入口安裝80-100目濾網,并定期清理。
- 化學清洗:對結垢葉輪使用酸洗或堿洗(需根據垢質選擇試劑)。
四、性能下降故障
1. 流量不足
- 現象:實際流量低于設計值,系統壓力不穩定。
- 原因:
- 轉速不足:電機頻率降低或皮帶打滑導致泵轉速下降。
- 泄漏:泵體、密封或管路泄漏導致流量損失。
- 汽蝕:吸入高度過大或介質溫度過高引發汽蝕。
- 解決:
- 檢查轉速:用測速儀確認泵轉速是否符合額定值。
- 封堵泄漏:更換密封件或緊固法蘭連接。
- 調整工況:降低泵安裝高度或冷卻介質溫度。
2. 揚程不足
- 現象:泵出口壓力低,無法滿足系統需求。
- 原因:
- 葉輪磨損:流道擴大導致理論揚程降低。
- 反轉:電機接線錯誤導致泵反向旋轉。
- 閥門未全開:出口管路截止閥或止回閥卡阻。
- 解決:
- 更換葉輪:選用新葉輪或修復磨損葉輪。
- 糾正轉向:調整電機相序確保泵順時針旋轉(從電機端看)。
- 檢查閥門:清理或更換卡阻閥門。
五、振動與噪音故障
1. 振動過大
- 現象:泵體或電機振動值超過標準(如ISO 10816-3規定的6.3mm/s)。
- 原因:
- 轉子不平衡:葉輪積垢、磨損或鑄造缺陷導致質量偏心。
- 基礎松動:泵底座螺栓未擰緊或混凝土基礎開裂。
- 共振:泵轉速接近系統固有頻率。
- 解決:
- 動平衡校正:對葉輪進行動平衡試驗,平衡精度等級≥G2.5。
- 緊固基礎:重新澆筑混凝土或加裝減振墊。
- 調整轉速:避開共振頻率區運行。
2. 異常噪音
- 現象:運行中發出刺耳尖叫或低頻轟鳴聲。
- 原因:
- 汽蝕:吸入壓力過低導致液體汽化爆炸。
- 空化:葉輪入口處液體速度過高形成真空區。
- 機械摩擦:泵軸與填料或密封環干摩擦。
- 解決:
- 增加NPSH:降低泵安裝高度或增大入口管徑。
- 調整間隙:確保葉輪與密封環間隙符合設計要求(通常為0.2-0.5mm)。
六、預防措施與維護建議
- 定期巡檢:
- 每日檢查軸承溫度、振動值及密封泄漏情況。
- 每周清理泵入口濾網,防止堵塞。
- 每月檢查潤滑脂狀態,必要時補充或更換。
- 潤滑管理:
- 選用與工況匹配的潤滑脂(如高溫環境用二硫化鉬鋰基脂)。
- 潤滑脂添加量以軸承箱空間1/3-1/2為宜,避免過多導致發熱。
- 備件儲備:
- 儲備常用易損件(如機械密封、軸承、O型圈),縮短停機時間。
- 保留泵的維修手冊和爆炸圖,便于快速定位故障。
- 操作規范:
- 啟動前灌泵排氣,避免空轉。
- 停泵前先關閉出口閥,再停電機,防止水錘沖擊。
產品分類
CLASSIFICATION